据悉,此次共有10家企业涉足天然气或其他能源领域。其他可能随团访华的企业还有,天然气公司DelfinMidstream、阿拉斯加管线开发公司、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开发商SolarReserve、核电巨头西屋电气、美国大宗商品贸易商FreepointCommodities、种业公司Stine、生物技术公司Drylet、污水处理公司Viroment、美国大豆出口协会、通用电气、霍尼韦尔、波音、高通、谷物公司ArcherDanielsMidland和化学品企业陶氏杜邦等。自2008年启动以来,中美BIT谈判至今已历时9年。2013年7月,中美两国宣布以“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”为基础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,被视为重大突破。两国最近一次交换负面清单是在2016年9月。
“在我看来,中美彼此认为对方才是BIT被搁置的原因。”蔡瑞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,BIT谈判貌似被放到了次要地位上,“美方认为中方提供的负面清单还是太长了,而中方则感觉美方好像不再关心BIT谈判了。”
但在企业层面,在华的美国商会会员企业近几年都认为BIT是十分有益的。蔡瑞德表示,最重要的是达成一个强有力的协议。
中国美国商会在其发布的《2017年美国企业在华白皮书》(下称《白皮书》)中提到,中美两国政府应争取及时达成一个高标准的双边投资协定。
《白皮书》表示,鉴于目前美国国内的政治形势等因素,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对BIT在美国获得批准至关重要。然而,要想获得美国企业界对BIT的支持,中方需要提出一个比目前更短、限制更少的负面清单。
回溯中美外交历史可以发现,已有多年没有大型企业代表团随同美国总统出访中国。美方商界人士认为,既然欧洲国家领导人都在出访中国时为本国企业站台,那么美国也不应落后于人。
蔡瑞德向第一财经记者确认了这个代表团将由29名企业高管组成,其中不少是能源企业,譬如美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开发商Cheniere的高管就位列其中。